時間:2019-08-02編輯:梓嵐
《絕殺慕尼黑》這樣的電影,背后的真實故事必定更精彩,更撕裂,更耐人尋味。到了銀幕上肯定做了許多取舍改編,但以弱勝強、創造奇跡、關于體育精神純潔性的故事,還是非常提氣,振奮。
說說幾個劇情中印象深刻的地方:
第一,隊員有心臟病,瞞著教練,結果臨陣倒地。
這時候躺在病床上的他說,教練你一定怪罪我吧。可教練絲毫不以為意,說:
我要是你,我也會這樣決定。因為我們都是用球決定腦袋的人。
這句非常打動我。比國家不出錢,教練用治孩子的錢幫助隊員更打動我。
因為這種人與人之間深度的默契,不消多費唇舌的理解,實在太難,也太可貴。
第二,是生病球員和女友分手。
他說,我只有一兩年的命,難道你想做寡婦。
女友說,每個人都有可能死,如果你只剩下三分鐘,你會怎么辦?
女友這個問題問得有水平,是當頭一棒。
當我們認為還有一兩年時間的可活,可能會從長計議、好好安排,但只剩三分鐘,就會不顧一切做最想做的事。
可是人生多么無常,你以為你還有一年、兩年可活,又焉知剩下的不是三分鐘,甚至三秒鐘。
還是要記得活在當下的道理。
像珍惜最后三分鐘一樣珍惜生命。
人生無常,而活在當下是我們唯一的對策。
抓緊時間擁抱最心愛的人。
第三,是最后決戰開始之前,球隊一團亂,主將也走了。領導們決定退賽,這樣至少還能保持顏面,是最好的結局。
而教練說了一句,大概是這樣的:失敗是我們的結局,但比賽是我們的宿命。
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即使注定失敗也要上戰場,悲情英雄,說得斬釘截鐵,有氣概,夠爺們。
當然,電影也有幽默感,比如這幾個世界冠軍輸給了美國街頭籃球,就很好笑,也挺合理。
好久不看NBA,看完電影想看看比賽去了。